厦门,打造政策和环境双最优的人才生态!-od体育app下载

2025-02-21
新闻来源: 北京厦门企业商会
查看次数:1188

2月20日,厦门市人才工作推进会暨2025年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召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和在福建、厦门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总结近年来厦门市人才工作取得的良好成效,研究部署下一步重点任务。市委书记崔永辉出席并讲话,市委副书记、市长伍斌主持。



图片


崔永辉表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人才工作,作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的重大判断,作出全方位培养、引进、使用人才的重要部署,推动新时代人才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我们要提高站位、深刻领会,充分认识做好人才工作是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实际行动,是赓续特区建设经验的必然要求,是推动城市转型发展的现实需要,切实增强做好人才工作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崔永辉强调


崔永辉强调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人才工作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坚定不移推进新时代人才强市战略,以国际化视野引进人才,以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聚集人才,以产才融合培育人才,以领先的人才支持政策关爱人才,推动厦门市人才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我们要认真总结经验,清醒认识存在的短板和不足,在做好人才工作上更加聚焦产业方向,在招商引资时更加突出招才引智,在引进大项目中更加注重引进科研院所。


崔永辉要求




要紧盯“政策、环境全国最优”的目标,按照“待遇最优厚、政策最精准、落实最有效”的要求,奋力拼搏、奋勇争先,努力营造引才聚才良好生态。


要加快创建国家级人才平台,坚持教科产才一体发展,让人才在平台上最大化实现价值。


要加强建设战略人才队伍,统筹抓好人才自主培养和海外引进工作,分层次培育、引进高精尖人才和产业领军人才,不断做大“人才底座”。


要加速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人才政策体系要更加贴合厦门市现代化产业体系,紧扣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需求,促进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


要加力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将人才体制机制改革融入综合改革试点,努力为全国探索新路,为厦门赢得先机。


崔永辉强调


崔永辉强调


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持续构建齐抓共管、各司其职的人才工作体系,落实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专家人才制度,用心用情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打造一支熟政策、懂产业、会服务的人才工作队伍,切实凝聚人才工作合力。


市领导黄燕添、郭学斌、龚建阳、吴新奎、季翔峰出席会议。

图片


全市人才工作推进会研究审议通过
《关于更加精准有效集聚人才 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优化升级“群鹭兴厦”人才计划(3.0版)
紧贴“4 4 6”现代化产业体系配套设置人才项目
更大力度、更实举措精准有效集聚人才

图片


01
突出产业导向 引才更加精准有效


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关键在人才。厦门坚持以人才链为牵引,促进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发展。2013年启动实施“海纳百川”人才计划,2022年升级为“群鹭兴厦”人才计划。截至目前,累计支持2.65万名人才,其中领军人才达到4700名,全市90%以上高层次人才分布在软件信息、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领域,为厦门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支撑。


此次出台的《意见》进一步拓宽“群鹭兴厦”人才计划的广度和深度,更加聚焦产业方向,更加注重人才政策的精准性、实效性。到2030年底,将引进和培养5000名左右急需紧缺行业领军人才和核心骨干人才。

图片

厦门天马显示科技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


随着全市产业不断转型升级,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群鹭兴厦”人才计划优化调整电子信息人才项目,将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人工智能、软件信息等行业纳入重点支持范围;新增新能源新材料人才专项,大力引进新一代动力电池、新型储能等优势领域核心人才,前瞻布局氢能、钙钛矿等未来产业创新人才,将有效促进厦门新质生产力发展。


图片

艾德生物创新研发出多个行业领先产品。(资料图)


厦门注重融合推进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在引进大项目的过程中更加突出引进科研平台,天马、宁德时代、艾德生物等一批重点企业纷纷在厦设立研究院,为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智力双重支撑。天马新型显示技术研究院是企业研发micro-led技术的攻坚平台,目前研究院已集聚一支国际化、专业化、高学历的创新研发团队,140余名在职人员中研发人员占比超90%。2024年底,天马新型显示技术研究院micro-led产线成功实现全制程贯通。


02
突出机制改革 强化企业主体地位


厦门坚持以综合改革试点引领全面深化改革,在人才评价体制机制改革上先行先试。3.0版“群鹭兴厦”人才计划更加突出向用人主体授权,各类人才评价标准不唯学历、不唯帽子,综合考虑人才历史业绩、能力水平、在厦贡献等情况确定评价标准。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电子信息、机械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在重点企业任职经历、薪酬水平、专利业绩将作为人才评定依据,赋予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单项冠军企业、产业链链主企业等人才自主评荐权。这一举措更加体现市场化导向,将极大地激发企业引才用才的积极性。


图片

资料图


实际上,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什么样的人是人才,企业最有发言权。厦门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不断完善人才评价机制,将人才评价权下放给了企业。此前,厦门评选厦钨新能源、宏发电声等16个首批高质量人才基地,赋予其高层次人才自主认定权,已有32名高层次人才通过认定。宏发电声金越电器副总工程师何临江对此深有体会,他通过企业自主认定直接确认为厦门市高层次c类人才。他说,按照以前的政策,他并不符合申请高层次人才认定的标准,改革后,他拥有了更多机会。


人才政策效用如何,关键要看企业好不好用,能不能招引到合适的人才。2024年,厦门创新实施“特聘岗位”制度,由“评人才”转为“评岗位”,支持用人单位自主面向海内外引才,纳入人才计划予以支持。实施半年来,支持海辰储能、三安公司、光莆电子等企业引进一批高精尖缺人才,覆盖半导体和集成电路、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产业领域。中北融创公司正是其中之一,公司面向全球发布“特聘岗位”,引进创新领军人才夏承锴,2025年刚刚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03
突出引育并重 搭建人才成长阶梯


人才队伍建设既要靠引,也要靠育。“群鹭兴厦”人才计划充分体现了厦门人才工作“引育并举”的理念。引进和本土人才评价标准一致,除给予引进人才安家补贴外,引进和本土人才工作生活补助标准一致,充分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图片
厦门市2025年首场外籍人才交流对接会。

厦门着力构建分层次人才培养体系,统筹推进高精尖人才培养、产业领军人才培养和骨干人才培养。“群鹭兴厦”人才计划重视骨干人才引育,专门设置骨干人才专项,作为高层次人才后备。骨干人才项目围绕人才素质、业绩贡献、薪酬水平等维度,设置不同的权重得分,根据积分排名择优给予薪酬津贴奖励。


骨干人才培养,需要打通成长渠道。“群鹭兴厦”人才计划建立人才晋级机制,人才取得新的业绩后,可参评同项目内的更高层次人才,骨干人才可以参评其他产业类项目的高层次人才,支持政策“就高从优不重复”,进一步打通人才成长通道。


图片


青年骨干培养离不开教育、科技、人才等方面的支持。厦门在市自然科学基金中设立青年创新项目,资助项目数占比保持在总项目数的50%以上,为青年科技人才的成长提供广阔的空间和舞台。市科技重大贡献奖和科技创新杰出人才奖中青年科技人才占比达50%。2024年,还专门出台“博士后十条”,支持企业博士后工作站与高校院所博士后流动站联合培养博士后青年人才,对博士后“免评选”给予市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支持。2024年,新增博士后工作站和创新实践基地13家,居全省首位。


产业人才政策优化升级的同时,厦门还将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完善服务保障措施,努力营造有利于人才创新发展的良好环境,让各类人才在厦门创新创业、建功立业,共同书写厦门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图片

内容来源:厦门日报 



网站地图